美國太陽能制造商要求政府立即封堵東南亞光伏組件進口關稅漏洞2025-05-29 11:40來源:gessey瀏覽數(shù):241次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上周針對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太陽能產品的損害終裁結果,正引發(fā)本土制造商與進口商的激烈博弈。 美國太陽能制造商聯(lián)盟(SEMA)等組織近日公開呼吁,要求USITC最遲在6月2日前公布最終關稅細則,否則可能因程序漏洞導致大量東南亞組件在新關稅生效前突擊涌入美國市場。 根據(jù)美國海關規(guī)則,若USITC在6月2日后公布關稅實施決定,進口商仍可在公告后90天內完成清關并規(guī)避新關稅。SEMA指出,這一漏洞可能使價值數(shù)十億美元的東南亞組件以當前低稅率(部分產品甚至免稅)進入美國,進一步?jīng)_擊本土制造商。USITC原計劃最遲6月30日發(fā)布細則,但迫于行業(yè)壓力,正加速審議流程。 此次關稅針對四國不同企業(yè)實施差異化稅率(34%-3521%),其中柬埔寨因部分制造商拒絕配合調查,被認定存在“系統(tǒng)性規(guī)避行為”,個別企業(yè)面臨3521%的懲罰性稅率;越南未列名企業(yè)適用全國性稅率395.9%;泰國與馬來西亞的平均稅率分別為375.2%和34.4%。中國光伏巨頭在東南亞的產能首當其沖:晶科能源越南工廠組件稅率245%,馬來西亞產稅率40%;天合光能泰國工廠稅率375%,越南產稅率超200%;晶澳科技越南組件稅率約120%。 以韓華Q CELLS、First Solar為代表的美國制造商稱,東南亞低價組件已導致其本土工廠產能利用率不足50%,即便有《通脹削減法案》的稅收抵免支持,仍難以維持盈利。First Solar股價在USITC裁決后上漲1.4%,其法律顧問稱“這是重塑本土供應鏈的關鍵一步”。然而,美國清潔能源協(xié)會(ACP)警告,東南亞四國占美國太陽能組件進口量的77%,關稅疊加可能導致光伏項目成本上漲15%-30%,延緩拜登政府2035年實現(xiàn)電網(wǎng)脫碳的目標。開發(fā)商強調,當前組件成本僅占項目總預算的10%-15%,但關稅引發(fā)的供應鏈波動可能加劇并網(wǎng)延誤風險。 此次關稅被視作美國“友岸外包”政策的延續(xù),旨在削弱中國光伏企業(yè)通過東南亞基地規(guī)避關稅的能力。中國商務部此前批評美方濫用貿易救濟工具,將加劇全球綠色轉型成本。行業(yè)分析師指出,若USITC未能堵住窗口期漏洞,2024年第三季度美國可能出現(xiàn)東南亞組件的搶進口潮,進一步扭曲市場供需。目前,美國本土制造商計劃到2026年將組件產能提升至60GW,但這一目標能否實現(xiàn),仍取決于關稅政策與供應鏈穩(wěn)定的雙重平衡。 上一篇: 韓國啟動1GW光伏項目招標
免責聲明:Gesse蓋錫咨詢力求提供的信息準確、信息所述內容及觀點的客觀公正,但并不保證其是否需要進行必要變更。Gesse蓋錫咨詢提供的信息僅供客戶決策參考,并不構成對客戶決策的直接建議,客戶不應以此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客戶做出的任何決策與Gessey蓋錫咨詢無關。本報告版權歸Gessey蓋錫咨詢所有,為非公開資料,僅供Gessey蓋錫咨詢客戶自身使用;本文為Gessey蓋錫咨詢編輯,如需使用,請聯(lián)系news@gessey.com申請授權,未經(jīng)Gessey蓋錫咨詢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傳播、發(fā)布、復制本報告。Gessey蓋錫咨詢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報告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